台灣在早期1960年代,隨著經濟發展,電力來源由火力取代水力發電,但是由於台灣非產油國,燃料進口常常受國際局勢影響無法確保穩定供應,當時政府便決定興建核能發電廠來因應需要,核一、核二、核三廠分別於民國67、70、73年開始運轉發電。
目前我國核能佔發電量比例約16%,然而2017年1月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電業法修正案,規定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14年(2025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也就是2025年要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
本章將以各種不同角度討論核電的問題,並無意與擁核派人士在此論戰。
<台灣的核電與核廢料>
台灣在1970年代陸續興建了核一、核二、核三廠,核電的好處是提供一個穩定24小時運轉的基載電力,但是伴隨著核電所帶來的核災風險以及核廢料的何去何從,再加上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造成的嚴重輻射災害,讓世界各國開始思考如何擺脫依賴核電,轉向使用再生能源。
核電除了發生核災的風險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核廢料如何做最終處理,一座核電廠使用壽命約40多年,但是產生的核廢料一直是各國頭痛的問題。
低階的核廢料(核電廠使用過的工具、衣物、廢棄物…等等)需隔離靜置上百年,目前台灣尚未找到最終處置場,因此全都暫存在核電廠、核研所及蘭嶼;為了減少占用的空間,台電在核二廠、核三廠設置壓縮及焚化低階核廢料的設備,但焚燒可能釋放出輻射性氣體與粉塵。
高階核廢料是指核電廠中使用過的核子燃料棒,這些用過的核燃料含鈽,具有高輻射和高熱量,半衰期長達24000年,即使放置10萬年也還有具有輻射能,必須經過隔離上百萬年,才能使輻射量降至安全背景值。一旦環境溫度過高或是受外力影響便會發生核反應造成核災,台灣位處於地震帶,所以根本沒有適合的最終處理場地點。 就算找到一處地點設置處理廠,興建及維護費用也是以千億元為單位的天文數字,況且有誰能保證能平安運作維持10萬年?
“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是經濟部為了處理核電廠除役及核廢料所設立的特種基金,但是卻大半已經被台電借貸走了,如下圖:
目前核一、核二廠的廢燃料池將於2017年6月及5月爆滿,核三廠也將於2025年爆滿,爆滿之後核電廠就必須停機。
-- 核廢料小知識 打開核廢黑箱
t 參考連結: http://pansci.asia/archives/95368 -- 核廢料怎麼保存
<從日本福島核災看核能的風險>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發生規模九的地震,隨後引發海嘯,位於福島的核電廠由於喪失所有外部電源,緊急柴油發電機組也因進水無法運作,導致冷卻系統失靈,爐心溫度過高熔毀、燃料池爆炸,造成大量輻射外洩汙染。
福島核災造成的影響:
1. 災後福島縣約15萬人撤離家園,周遭大片地區也因輻射外洩成為禁區。
2. 核災釋放出大量的輻射物質,往大氣中擴散同時也不斷地釋放到地下水層與海洋,核燃料早已經貫穿反應爐,導致嚴重的地下水污染。
3. 東京電力公司將核電廠內含低濃度輻射,共計1.15萬噸廢水往海中排放至太平洋,這些廢水的放射性物質濃度約是法定標準的100倍,可能導致整個東日本的海洋生態浩劫及海產受到汙染而無法食用或進口。
4. 善後費用及人力難以估計,至少超過千億美元,清理工作可能要花費數十年。
<廢核的理由>
通常國外的核電廠都是建在地廣人稀的地方,反觀台灣的核一、核二廠建在距離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半徑30公里居住超過500萬人(東京距離福島250公里也受到輻射塵汙染),萬一發生核災時要如何疏散百萬人?
核電從1950年代開始使用至今僅60多年,就發生過數起意外,其中包括車諾比及福島這兩起核災最高等級(第七級)的重大事故,核災與一般重大災難事故不同的是,輻射外洩會汙染土地、海洋、生物,核能輻射會對基因造成影響,有害的基因突變能夠隨世代相傳,人類是食物鏈頂層,受輻射汙染的生物被人類食用後也會累積在身體中。
沒有人可以保證核電廠百分之百安全,不會發生意外,就算設計得再好,也難以防止人為的操作管理疏失,美國、蘇俄、日本這三個國家所發生的核災都是跟人為因素有關。也因為風險如此高,所以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法國保險公司曾經評估投保後核電成本將增加三倍,位處於地震帶的台灣保費會更高,而且也沒有保險公司會承保。
-- 核安紀錄很糟糕,核三應展開除役計畫
-- 台電-核一廠除役計畫
核電廠建造動輒花費數千億元,核四廠建了30年還沒好,工程層層外包、都是沒經驗的廠商,水泥牆壁裡面還埋了寶特瓶,就算勉強蓋好之後,運轉40多年除役費用還要花數千億元,以及一堆無處可放的核廢料。
台灣有多少核廢料呢? 蘭嶼十萬桶低放核廢料,核一、二、三廠運轉中的十五萬桶與除役後的卅五萬桶低放核廢料,總共六十萬桶低放核廢料,以及五千公噸的鈾(用過核燃料)。
-- 牆壁塞滿寶特瓶?
福島核災發生之後,德國、義大利、瑞士、比利時等許多國家都開始決定廢核,核電的風險不應該取決於發生災難的機率,就算500年發生一次核災,試問我們願意承受嗎? 政府有能力處理嗎?
廢核不是可不可行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決心去做,台灣有很好的條件發展再生能源,加上科技進步,綠能和儲能設備成本會越來越便宜。 2012年韓國首都首爾推出「減少一座核電站(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的政策,靠「節能」與「生產可再生能源」雙管齊下,兩年裏成功減少204萬油當量的能源消耗,相當於232.6億度(kWh)電力——等於一座核電廠一年的發電量。首爾一千萬人口的城市都做得到,台灣2300萬人難道辦不到嗎?
-- 一個自主社區,一場節能韓流
-- 【我們的島】第748集 漂洋過海核污染
-- 日本福島核災5年,那些「被消失」的真相
-- 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
-- 為什麼反核?
--- 本章結束 --
太陽能服務專線: 0929-042160 (可加賴)
留言列表